是亦彼也,彼亦是也,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,果且无彼是乎哉?彼是莫得其偶,谓之道枢。
他一方面寻求乐天的境界,另一方面却以忧患为仁的主体性的标志。该篇开首说: 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,物有未体,则心为有外。
《周易·系辞上》有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的说法,是指天道而言的。[9]《张载集》,第185页。……复,其见天地之心乎。既然天地是无目的的自然界,而张载称之为父母,岂不是过甚矣哉?问题的答案就在天道、天德、天之神、天之性等学说中。就拿神来说,凡言神,亦必待形然后著,不得形,神何以见?‘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,然则亦须待人而后能明乎神[27]。
在张载看来,圣人也是人,与人同类,圣人能弘道,人也能弘道,人之为学就是学为人以弘道。[30] 大心说是张载提出来的一个极重要的天人合一论的实践理念。安所遇而敦仁,故其爱有常心,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。
这里着重说明了天人之际的问题。阴阳有感,万物皆有感,他的神化学说就是建立在凡两皆有感的理论之上的,但这所谓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,并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使之然,也不是自然界本身有何人格化的意志。但这种学说与宗教神学又有本质区别,它不是以超自然的神为人类的价值之源,而是以自然界本身为人类的价值之源。人们平常用日月星辰指谓天,这是不错的,但这样的天是有体的,亦即有形的。
[17]《张载集》,第256页。总之,无论从吾人之形体生命还是从吾人之内在价值而言,都是由天地自然界赋予的。
能够继天德而成就其性,就是圣人,因此,圣人是人人能够做到的。如果说,天心、人心之说指明了目的性,而以人心为其实现。人没有不爱自己的,如果不爱其身,可谓麻木不仁(程颢对此有进一步发挥),但仅仅以爱身为限,便是不仁了。天大无外,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。
[14]《张载集》,第130页。而是说,人是真正的目的,人就是天德的实现者,是自然目的性之所在。但是,就实现原则而言,则正如张载所说,必待人而后明,在这里,人的主体作用是明显的。自然界的价值产生于自然界本身,或者说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,而人类的价值归根到底是由自然界的天德、天性而来的。
[46]《张载集》,第321页。饮食男女都是性,其中却有义理在,看人能不能自察,能不能做到知与仁会合。
认识到心的有限性与内在性,才有尽心、大心之必要。依后一说,心是性与知觉的统一。
张载提出这一命题,既是对儒家哲学的一次总结,又是一次新的发展,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。三、天地之心、天地之情:自然目的论学说 《周易》复卦有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一句话,本是卜筮之辞。前者着重于形式方面,后者着重于内容、本质方面。[25]《张载集》,第218页。即使是穷神知化,也不是一般的智力所能达到的,而是德性修养的结果。一阴一阳是道也,能继继体此而不己者,善也。
张载提出为生民立命,大概有这样的用意,使人们知道德性之学就是解决安身立命问题的。那么,心之所从来是什么呢?张载用一句简单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,即有无一,内外合,此人心之所自来也。
[31]《张载集》,第14页。知微知著,不舍而继其善,然后可以成人性矣。
[45]《张载集》,第63页。进入 蒙培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张载 。
天道、天德、天地之性是客观的,普遍的,但又内在于人而存在,人是天道、天德的实现原则。仁者人也,当辩其人之所谓人。[33] 张载提出虚、气、性、诚等重要哲学范畴就是讲有无关系的,而其物我之学就是讲内外关系的(不能详论)。通常人们将张载的穷神知化理解成认识论的问题,而且被说成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。
这似乎是缺乏人类自我意识的一种过时了的学说,也似乎是否定人类理性的神秘主义学说,但是,如果不是肤浅地了解张载学说,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深刻意义。儒家有所谓居仁、安仁、敦仁之说,就是要时时处处实行仁德,时时处处爱人爱物,这是天地赋予我的神圣使命。
尽管天德有超越的意义,却又不是绝对超越者,即不是上帝那样的绝对实体,它是在自然界的神化过程中存在的,在一阴一阳之道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,也就是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的。这种亲近关系没有任何工具性的考虑与打算,它不是人类中心论的。
浑然中处则说明人与天地自然界是不可分的,同处于一个无限的生命整体之中。这就是尽性、成性之学,也是体物之学的精神所在。
这同程颢的不在躯壳上起意是同样的意思。地雷见天地之心者,天地之心惟是生物,天地之大德曰生也。仅仅就此而言,张载在中国哲学与文化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。张载绝不否定人类的一切智慧,也不否定人类的理性,但是他将人类的思虑营为放在一定的范围之内,放在天人合一的整体框架之内,以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谐为基本前提。
素是指情愫、情怀,我与万物有一种生命情感上的联系。人鲜识天,天竟不可方体,始指日月星辰处,视以为天。
从根本上说,境界不是知识之事,而是存养德性之事,要冥契天德[55],就需要勤勉不已,存养德性。天地父母的学说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理论保证。
‘反身而诚,谓行无不慊于心,则乐莫大焉。德性所知,不萌于见闻。
手机:18900000000 电话:010-12340000
邮件:123456@xx.com